某华学校主要为弱势群体及残障人士提供技能培训。某华学校与某区人社局签订委培协议,约定“甲方(某区人社局)委托乙方(某华学校)完成普惠制培训指标,甲方按通过普惠制培训考核的人数、以培训期间各职种的每人培训费为标准,协助乙方及时申请全额培训费用。”某华学校按照协议的约定完成了培训任务,某区人社局根据某华学校的培训结果申请并领取了培训补贴,但一直未予给付某华学校200余万元培训费。某华学校起诉,请求某区人社局履行协议。
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某区人社局与某华学校签订的委培协议是行政协议,某华学校已经按照委培协议约定履行完毕全部培训义务,作为委托方的某区人社局既已将普惠制培训补贴申请到账,就应依约支付给某华学校,其强行占用培训费用,迟迟不予支付培训款给某华学校,属于不履行法定职责行为,故判决某区人社局给付某华学校培训款及利息。
行政机关与民营企业依法签订的行政协议应受法律保护。本案中,某华培训学校在某区人社局拖欠培训费情况下,面临经营困难的不利局面。法院本着实质解纷、执法为民的理念,判决某区人社局履行协议,给付某华学校培训款及利息,为某华学校挽回了经济损失,使得某华学校可以继续经营,弱势群体及残障人士能够继续得到普惠培训。
2016年7月26日,某市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资格预审,某然公司、某达公司等六家联合体投标人通过预审。其后,有五家联合体投标人参与投标。第二名为某然公司。某然公司不服,向采购人某市城建局提出质疑。经原评标委员会复查,某然公司的综合得分由第二名变为第一名。某达公司不服,向某市城建局提出质疑。因对某市城建局的答复有异议,某达公司向某市财政局作出投诉。某市财政局作出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驳回某达公司的投诉,并以各联合体投标人被发现有成员不符合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的要求及《政府采购法》关于供应商资格的要求,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为由,决定废标。某然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某然公司的诉讼请求。某然公司不服,提出上诉。
法院二审认为,从招标文件设定的条件看,投标人不得有被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现有证据可以证明在规定期限内,四家联合体投标人有成员存在被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一家联合体投标人有成员在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存在重大违法记录,不符合《政府采购法》关于供应商资格的要求。某市财政局据此认定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而决定废标,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因涉及利益巨大,政府采购引发的监管争议社会关注度高。对财政监管争议作出妥善处理,直接关乎法治政府形象、所在地区营商环境形象以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案中,法院根据《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运用体系解释等解释方法适用相关法律规定,肯定了财政部门针对法定废标情形直接废标的行政权力,对于投标人隐匿事实参与投标的不诚信行为予以了否定性评价,有力促进了政府采购活动和相应监管行为的依法有序进行。
2010年10月26日,某区政府下设的迁移推进办公室下达通知,决定实施拆迁,某建钢厂在拆迁范围内。2018年11月9日,迁移推进办公室与某建钢厂签订《货币补偿协议》。同年12月5日,某区政府(甲方)与某建钢厂(乙方)签订《结算协议》。《结算协议》签订后,某区政府分别于2019年4月26日支付某建钢厂1375.2万元,2020年1月22日支付50万元。之后未再支付补偿款项,尚有866.8万元未支付。某建钢厂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某区政府给付征收补偿款、利息及营业损失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本案所涉协议应为2018年12月5日某建钢厂及某区政府双方签订的《结算协议》,该协议是对双方先前签订的《货币补偿协议》进一步明确,规定了《货币补偿协议》剩余款项数额以及给付时间,双方都应遵守并执行该协议。但某区政府未能按协议约定按时全额给付某建钢厂补偿款,且延迟至今。某区政府应守信践诺,积极履行协议所明确的内容。遂判决某区政府支付某建钢厂补偿款866.8万元,并支付利息。
本案中,因双方均有调解意愿,法庭组织了多次调解工作,双方均认可法庭查明的案件事实,但在利息计算方式及还款日期上双方多次沟通协商未果。在此情形下,人民法院及时作出判决,一方面切实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尽早获得补偿款,恢复正常经营;另一方面增强了行政机关全面履行法定及约定义务的守信践诺意识,进一步打造了互利互信良好营商环境。
2009年,某县地税局因某局承包施工项目临时用地需要交纳耕地占用税,从某局账户中扣缴耕地占用税共计近771.7万元。后因省发改委规定对铁路线路用地的耕地占用税免征,某县地税局返还了耕地占用税200万元,剩余近571.7万元未予返还。此后,某局因需缴纳土地复垦保证金,经协商请示,将尚未返还的近571.7万元耕地占用税抵顶其应缴纳的土地复垦保证金。2015年11月,某局完成了临时占用土地的复垦工作,经某县国土局组织验收。2016年至2017年,某局先后两次请求某县政府向其返还复垦保证金,但复垦保证金始终未予返还。故某局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按照某县国土局向某县政府请示的内容,是让某局在临时占地到期后自行承担复垦费用进行复垦,涉案款项近571.7万元只是用以保障某局履行复垦义务的保证金,而不是用以土地复垦的专项资金。某局已经完成了对其临时占用土地的复垦工作,某县政府至今仍扣留该笔款项不予退还的行为,属违法行为,予以纠正。判决确认某县政府未将涉案款项退还给某局的行为违法,责令某县政府十日内退还涉案款项并赔偿某局利息损失。
政府政务诚信对营商环境具有重大影响,也是市场主体确定投资决策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进程。本案系人民法院通过行政审判工作,监督促进行政机关注重政务诚信,推动地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建设,依法保障、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2013年12月9日,某帝公司与某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书》,协议约定:“甲方同意乙方投资兴建‘某帝公司’……甲方给予乙方土地出让金返还和退、免税等优惠政策;如一方违约,违约方应赔偿另一方因违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年12月19日约定将某地块转让给某帝公司,某帝公司交付了全部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并办理了公司运营需要的手续。后因该地块出让给了案外人,无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出让金返还给了某帝公司。但为履行投资协议,某帝公司还交纳了土地税、印花税、契税、勘查设计费、审图费、工程设计费等费用。某帝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某市政府及某管委会违约并赔偿相关损失。
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某市政府不是本案适格被告,既不是协议相对方,也未实施任何行政行为,某管委会是本案适格被告。某帝公司为履行《投资协议书》缴纳了土地出让金、相关的税费等费用,并实施了资金投入,因某管委会原因未能实际取得土地使用权,权益受到损失,某管委会应承担违约责任,遂判决确认《投资协议书》合法有效;某管委会对某帝公司构成违约,向某帝公司支付违约赔偿金。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会许诺给予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落地待遇,但在实际履行协议时遇有政策未落实或未完全落实的情况。本案即是如此,人民法院基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判决未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协议的一方依法承担违约责任,赔偿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促进了诚信社会建设,监督和推动行政机关守信践诺依法及时全面履行协议,保护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