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化解
  发布时间:2023-09-19 12:54:44 打印 字号: | |

2023年以来指导人民调解员成功调解6067件案件,民事一审新收案件同比下降9.6%。湖南益阳法院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化解


“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云台山与资江交汇处的湖南益阳,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鱼、虾、螃蟹等水产养殖引起的纠纷呈逐渐上升趋势。


“这个麻烦事,还得请你们一起出面调解。”今年5月的一天,通过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人民法院发放的审判团队联络卡,社区网格员小张拨通了何法官的电话。


小张在电话里说的麻烦事,是一起标的额不大的涉水产养殖纠纷。同村的老蔡与老刘是多年老相识,去年,老蔡与人合伙承包了十亩水塘进行龙虾养殖,并请了老刘两口子来帮忙,可等到结工资时,老蔡与老刘却扯起了皮。“我就问你,这三个月的工钱到底给不给?不给我去法院告你,不仅要工资,还要利息!”“我讲了到时候就给,就几千块钱的事,你再这样天天来我屋里闹,别怪我翻脸。”此时正值龙虾生长的关键季节,蔡、刘双方气势汹汹。小张上门调解了四五次,矛盾却一直未得到解决。


接到求助电话的何法官深入实地,摸清了事情的原委。案情很简单,如果起诉,作出一纸判决也不难。但老蔡与老刘是同住一村的老相识,大家平常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旦双方打起了诉讼“拉锯战”,两人的诉求真的就可以画上句号吗?本着不伤邻里和气的原则,何法官与小张商量,决定采取“背靠背”和“面对面”的策略分头调解,希望两人化解矛盾,握手言和。


何法官将利害关系、法律后果摆出来,也将道理讲出来。


“你们两家相识多年,人家老刘两口子兢兢业业给你干了活,有偷懒吗?有耍小心思吗?”


“那肯定没有,老刘两口子都是老实本分人,干起活来很踏实。”


“干了活就要付钱,人家的辛苦钱无论如何你都应该给。乡里乡亲的,真打起官司来,你在村里还抬得起头?”


听罢,老蔡不作声了。一番沉默,老蔡终于道出了实情,这笔钱早就应该给的,只是承包鱼塘的生意是老蔡跟另一个人合伙的,两人对支付劳务费的比例、支付时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所以迟迟未能结清劳务费。


搞明白了这件事,再加上调解员几次上门调解,老刘也终于放缓了态度,“只要拿到工钱,我就不再要什么利息了。”


何法官第三次来到老刘家时,终于让大家等来了想要的结果。在老刘家的前坪,何法官、小张与老蔡、老蔡合伙人、老刘一起耐心沟通,大家前后梳理了几套解决方案,当着众乡亲的面,老蔡与合伙人将工资打到了老刘的账户上,三方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何法官,我这个情况能否讨回货款?”“以后遇到拖欠工资我们知道该怎么办了。”起初看热闹的乡亲们,没想到却实实在在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法治课。


小张很有感触:“村里住的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大部分沾亲带故,就像个大家庭,谁家有什么事,大家都会尽心地帮忙想办法。民间调解,需要接地气,但真遇到钻牛角尖、胡搅蛮缠的人,需要法律层面进行解决的话,我还真讲不好。有了审判团队的指导,下次处理类似问题我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他掏出一本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法官讲解的法律知识和每起纠纷的调解方法,成为他每日复盘工作的“秘籍”。


记者采访得知,大通湖管理区法院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建立定点定人联系制度,构建“一镇一审判团队”工作机制,以“一对多”帮带模式,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养,打通诉源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自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该院调研走访180余次,召开重点矛盾纠纷联席会议24次,参与涉诉信访案件联席会议21次,提供法律咨询解答450余次,“一对一”结对帮扶企业12家。通过指导和委派调解,469起纠纷被成功化解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主动融入全市社会治理大格局,依托全市社会治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智能化平台,设计嵌入“诉源治理”模块,与省司法调解平台、市城乡末端感知系统“网小格”互联互通,通过对基层治理单位辖区居民诉讼案件量、调处纠纷比、调处成功率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各乡镇街道调解效能,划定蓝黄橙红四色分级,形成基层人民调解成效一图总览、全貌总评。全市29家法庭与188家基层治理单位实现在线对接,通过法律指导和业务培训、制作调解指引、推送指导性案例等方式,培养了更多“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近三年来,近3万起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数据是最好的晴雨表。2023年以来,益阳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案件10281件,调解成功6067件,实现全市民事一审新收案件同比下降9.6%。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刘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