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共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3-11-08 10:44:31 打印 字号: | |
各地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念大会和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枫桥式工作法”,紧抓诉源治理前沿阵地,创新基层纠纷化解机制——


共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基层既是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人民调解将大量矛盾纠纷预防于未发、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在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中大放异彩。


11月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好调解的基础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做深做实人民调解业务指导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绘制更美“枫”景,人民法院始终在路上。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念大会和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人民法院积极落实会议相关精神,学习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的先进经验,在加强人民调解业务指导上再发力,在密切与司法行政机关和调解组织配合上再发力,在探索完善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上再发力,为不断丰富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再展新活力,再谱新篇章。


让“调”向前延伸,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讼


金秋时节,新棉吐絮,到处洋溢着棉农丰收的喜悦。


哪些矛盾纠纷在此时多发易发?指导人民调解员注意棉花收购、土地承包合同、环境资源等纠纷相关的法律问题,是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法院干警的日常工作之一。


在阿克苏地区,30多个人民法庭与“矛调中心”互嵌共融,由法官、驻村干警、信访干部、妇联主席、行业专家、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组成的“矛调队伍”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司法服务,让“人民法庭+矛调中心”成为了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让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的方向更明确。”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高静表示,理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的联动衔接,是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关键。


阿克苏地区人民法庭在党委领导下,依托矛调中心,统筹调配13个部门、12个行业调委会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解纷力量,按纠纷来源、类别和难易程度,纵向分流至村、组等基层调解细胞,横向分流至中心各个组织和调解部门,完善访调、警调、检调、仲调、专调、诉调等多种模式联动体系,实现诉讼案件、信访数量“双下降”。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提高调解质效,促进实质解纷,助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大幅减少矛盾纠纷轻易成讼。


“我们法庭辖区有96个村居调委会,如果每个村居每年多调处两起纠纷,那么法庭每年收案数就可能减少200件。”江苏省金湖县人民法院宝应湖人民法庭庭长李月琴告诉记者,法庭从“每个村居调委会每年多调处两起纠纷”做起,在县司法局支持下,与各镇、街建立“矛盾共化机制”,建立由法庭、镇街调解中心、村居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调解员组成的四级调解组织网络。


十多年来,宝应湖法庭利用好辖区各镇、街道人民调解员会议,与人民调解员积极互动,交流民事调解经验,为人民调解员答疑解惑。宝应湖法庭2013年收案1400多件,2019年全庭收案下降到577件,2020年收案种类调整,至今法庭每年收案数仅在380件左右。


为贯彻落实好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金湖县委政法委在2023年度政法工作考核中,司法局与人民法院共同对各镇街、村居矛盾纠纷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进行考核,全面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


“金湖法院将持续巩固法庭建设成果,进一步将服务触角向乡镇延伸。”李月琴说。


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促进诉源治理,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责任,也是践行能动司法的更广阔空间。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州法院少数民族干警占85.52%,具有双语审判能力的员额法官占71.42%。怒江法院打造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调解品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调处化解纠纷的机制模式——


泸水市人民法院称杆人民法庭结合辖区傈僳族家庭中嫂子地位较高,兄弟姐妹之间有矛盾,都由嫂子出面解决的习俗,创建“玛腊”(傈僳语中对“嫂子”的称呼)调解品牌;


福贡县人民法院匹河人民法庭结合辖区怒族群众喜歌善舞的习俗,邀请通晓怒族语言、民风民俗和掌握法律政策的“达比亚”非遗传承人担任特邀调解员,创设“达比亚”四步调解法;


全州法院将“夜间法庭”“田间地头法庭”“背包法庭”“车载法庭”等与“火塘调解”相结合,打造“火塘调解”品牌。


……


“通过调解,大量简单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逐年减少,法官可以将精力和时间更有效投入到复杂的案件中。”匹河法庭庭长友付波告诉记者,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治小治早,有效防止了矛盾扩大化、激进化。匹河法庭2022年度受理诉讼案件38件,2023年目前为止受理诉讼案件24件。


“要以‘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开展好诉前调解工作,变被动审理为主动靠前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始终让法官有影、法治有声,为‘无讼村街’建设奠定基础。”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营盘人民法庭庭长王五盛介绍,营盘法庭通过“互联网+枫桥经验”实践,对辖区解纷力量进行法律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解纷人员调解工作能力和技巧,培育、引导、支持、规范调解力量稳健发展,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全面加强多元化解,广泛汇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合力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各级法院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中要主动与人民调解、社会解纷、基层综治等资源力量构建工作合力。


人民法院如何找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力点,既“走出去”加强解纷指导,又“引进来”有效化解矛盾?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坚定了人民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信心。”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华士人民法庭庭长吴海强告诉记者,推进新时代调解工作,重在聚焦基层治理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相关机制建设。


作为“苏南模式”发祥核心地区的江阴,早年“大干快上”的乡镇企业正在经历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阵痛,江阴市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数量持续暴涨,近三年平均增加率达83.58%。


近年来,江阴法院在华士法庭挂牌成立“江阴市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调裁中心”,实行“法院+N”多部门联动,建设“市、镇”两级调解平台,探索“防治调裁审”一体化工作模式,加强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和源头治理。


在江阴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市总工会、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等纷纷进驻调裁中心,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对民间纠纷的双向预警通报机制,也是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介绍的亮点工作之一。


“对群体性、矛盾激化、社会关注、党委政府关心的纠纷,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参与,积极支持配合行政部门,配置司法资源进行前端纠纷化解,尽量将纠纷吸附在社会网格,化解在基层。”吴海强表示,调裁中心在做好对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健全制度等培训、宣传的同时,还通过发送司法建议、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纠纷。


如何切实有效联合各方力量,真正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


“调解工作是社会治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坚持党对调解工作的领导,把政治建设和调解工作深度融合。”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张子孝介绍,克什克腾法院在各基层人民法庭驻地成立8个大调解中心,日常工作采取“5+N”大调解工作模式,即由驻地法庭、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驻地检察室5个单位的工作人员为固定主体,根据不同的矛盾纠纷案件中群众诉求、法规政策涉及范围,增加“N”个其他二级单位。


联合各方力量、深入矛盾源头开展调解工作,法院的诉讼案件数量下来了,法官的办案压力也有明显减轻。2023年1月至9月,克什克腾法院一审收案同比下降26.54%,其中,达来诺日人民法庭成效最为突出,收案量同比下降明显。


“调解工作还要加大力度,前端调解做好了,我们法官也受益。”达来诺日法庭庭长宝力尔以法庭受理的借款合同纠纷举例,“今年以来,法庭坚持触角前移,主动向银行了解即将到期的贷款,并向债务人讲解法律知识,大多数债务人自行和银行达成了协议。”截至今年9月,达来诺日法庭受理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仅为50件,较去年的314件减少了264件。


织密联动“服务网”,不断健全调解协议执行保障机制


11月初,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已经降下薄雪。


夏季丰沛的雨水为呼伦贝尔草原的牧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因草场租赁合同引发的涉及打贮草类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纠纷、涉牧草买卖合同纠纷在秋季呈现多发态势。


“这种类型案件的各方当事人基本是邻里、同村居民或者亲友,有的已经维持了多年草场租赁合同关系或生产经营合作关系。”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法院宝格德乌拉人民法庭庭长朝克巴特尔介绍,法庭积极引导当事人以“柔性方案”解决矛盾纠纷,将符合司法确认标准的调解案件引入调解平台,通过人民调解员、法庭工作人员参与调解解决,不能即时履行的,及时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并依法申请执行。


司法确认是保障调解协议效力、维护调解权威、促进有效调解的重要制度。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畅通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推动建立司法确认对接线上平台,实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快立快办,充分发挥法院专业、权威、可强制执行等优势,形成覆盖全面、衔接紧密、运转顺畅的保障机制。


夏末至今,通过“人民法庭+司法所”联动调解,宝格德乌拉法庭已成功化解该类纠纷11起,涉案金额120余万元。


“我们将持续落实好全国调解工作会议部署,持续优化‘人民法庭+司法所’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工作,保障基层群众合法诉讼权利,满足群众多元司法服务需求,实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诉调对接模式。”朝克巴特尔说。


纠纷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如果调解协议不规范进而影响其效力,或者一方当事人不按约履行,另一方再向法院起诉,导致纠纷久拖不决怎么办?


“一表不需填、一天不用等、一次不多跑”即可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同步完成在线司法确认,这是重庆市巴南区在“一庭两所”试点推行的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协议同步审核、当场在线司法确认机制。


在党委政法委统筹下,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重庆市巴南区在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全面建立“一庭两所”人民调解派驻模式,推进警调、诉调对接。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不能当场执行的,调解员协助当事人当场在线申请司法确认,法官通过远程办案系统即时审核调解协议并制作司法确认文书,调解员通过系统平台在线打印文书并当场送达。


“对期满未主动履行调解协议的,由调解员指导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巴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吴继超介绍,机制全面推行以来,司法确认流程由法定30天缩短至30分钟以内,调解成功后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占比由7%提升至66.5%,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达89.5%。


前移解纷关口,延伸服务触角,下沉力量资源,让大量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这是人民法院的解纷探索,也是社会共治的美好蓝图。


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能动司法践行公正与效率,不断优化调解工作机制,深化调解工作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刘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