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识人间英雄样,佤山卫士显忠魂。“时代楷模”鲍卫忠,心系苍生百姓遍洒法治之光。作为法院人,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把司法审判工作持续做深做实做好,就必须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赓续与传承鲍卫忠同志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精神品格。
2023年12月18日,“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鲍卫忠同志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二十四载如一日,鲍卫忠把青春生命献给司法事业,践行“公正与效率”,做实做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无愧于“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典范。
用一生捍“卫”赤诚初心,他是“忠”于党的典范,彰显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楷模精神。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自治县,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阿佤人民唱新歌”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阿佤人民赓续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鲍卫忠同志就是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好法官、好干部。他出身于少数民族家庭,感恩党和人民的培养,所以,他下决心用一生干好本职工作来报答党和人民。法安天下传递司法温暖,德润民心心安即是吾乡,鲍卫忠同志深爱着自己的故土家园和司法事业,一个案件几次调解多次回访依旧满腔热忱,发病当天他仍不忘叮嘱执行干警核实司法救助申请情况,用生命和行动践行着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崇高誓言。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鲍卫忠同志用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书写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始终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绝对领导是司法审判事业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把“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鲍卫忠同志以身为范,指引着我们要始终保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始终保持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用一生护“卫”民族团结,他是“忠”于国家的典范,彰显着胸怀大局、实干担当的楷模精神。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作为土生土长的佤族法官,鲍卫忠同志始终牢记嘱托。在脱贫攻坚当中,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报名驻村,带领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投身强边固防工作,守卫边疆的和谐稳定。在办案过程中,他把每一个案件都视为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事,用民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办好每一个案件。他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面对一起土地纠纷,他用“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的佤族族训耐心劝解,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他扎根西南边陲,服务边疆民族群众,为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繁荣稳定贡献了毕生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鲍卫忠同志正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矢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像他那样心怀“国之大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胸怀大局,把审判执行工作融入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大局中,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通过办好一个个案件,守护好边疆民族地区的公平正义。要从“追光者”变成“播光者”,默默地在各族群众心中播撒法治之光,努力成长为融合推动司法审判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用一生守“卫”一方百姓,他是“忠”于人民的典范,彰显着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楷模精神。
头顶信仰,胸怀法治,群众冷暖,系于心间。鲍卫忠同志从不追求单纯结案,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才是最终目标。他自创“火塘边的温情化解法”“杯酒中的和谐说理法”,德法兼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面对生活窘迫、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他自掏腰包垫付执行款,朋友圈帮忙卖鸡蛋,展示了执行法官善意文明的温暖。只要当事人有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办公室。他把法律的温情传递,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为什么鲍卫忠同志“每办一个案件都会多一个兄弟和朋友”?“那是因为,他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一门心思为老百姓着想”。
平如水,去不直,秉公道,断是非。司法审判工作,温暖千家万户,融入万家灯火,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我们要以“有我”之担当、“无我”之境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把工作出发点、落脚点、评判点,锚定在人民答应不答应、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上。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要以“头拱地”的姿态久久为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难事”,扎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
用一生戍“卫”公平正义,他是“忠”于法律的典范,彰显着清正廉洁的楷模精神。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就是这场深刻革命的实践者。24年来,阿佤山的村村寨寨、火塘田地都留下鲍卫忠同志奔忙的身影。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他带头化解了650件“钉子案”“骨头案”。他给自己和亲友定下的“不准为案件打招呼、不准接受送礼、不准打听案情”的“三不准”要求。他办案多年无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他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带着灿烂笑容,用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裁判是非曲直,诠释法理人情。他以“乡音”推动调解,以“情”动人、以“和”感人的工作方法,加强了司法干警与基层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将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增强了法律实施在基层的被理解性与认可度,兼顾好法理与情理,解当事人的急难愁盼之事,为刚性的法治注入了柔性,让司法更有力量和温度。
鲍卫忠同志不愧为新时代的“江三木洛”(在佤族文化中代表着“智勇双全、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唯实争先,担当作为。要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更好地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来源:人民法院报